歷史淵源
漁獵時期誕生的舞蹈活化石,它承載著豐厚的歷史積淀,表達著古梅山的古早民俗,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七江炭花舞舞動時,燈籠裡的炭花火星飛濺,若遊龍翻騰,如赤練疾馳,使人眼花繚亂,奇美異常,獨具一格,有著獨特的美學價值。七江炭花舞表演者運用5米長的竹桿和燈籠,利用甩、拋、繞、抖、收和弓步、大八字步、蹲柱等肢體動作,舞姿既剽悍勇猛,又剛中帶柔,千姿百態,變化萬千,地面的舞者和空中的炭花渾然一體,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表現形式
在舞炭花的過程中,一般要結合舞龍活動,舞炭花主要用來開道照明及渲染氣氛。炭花舞從內容上分,可歸為三類:一類是對氏族圖騰的膜拜和禮贊。如龍舞、蛇舞、虎舞、鳥舞、魚舞等。第二類是以民間故事為題材的舞蹈。其中,既包括觀音送子、西湖借傘等流傳於大江南北的民間故事,也有張五郎捉泥鰍、張五郎行倒路等本俗故事。第三類是以美麗圖案為素材的舞蹈。如雪花蓋頂、 8字回紋、掃地蓮花等。綜觀炭花舞的三個不同類別,盡管表現形態各異,但都有一個共同特性,那就是充滿瞭生活情趣。
傳承系譜
隆回七江炭花舞自創始以來,傳承全靠口授心傳,實行以胡姓氏族為依托的師徒傳承,司機收徒弟,徒弟學成後又帶徒弟,代代相傳。由於沒有譜系記載,晚清以前的歷史傳承人難以一一厘清。
晚清以後形成的傳承譜系有:晚清時代的第一代傳承人胡多文(1840年生);第二代傳承人胡錦勛(1850年生);第三代傳承人胡華生(1873年生);民國時期的第四代傳承人胡杏武(1913年生);第五代傳承人胡國輝(1930年生);建國後的第六代傳承人胡光河(1937年生)和胡光旦(1947年生)。
現狀
2008年3月,七江炭花舞被邵陽市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3月,七江炭花舞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因為炭花舞的資料到目前為止真的少之又少,所以接下來我們用視訊來展示七江炭花舞的浪漫,千萬網紅“南翔不愛吃飯”帶著炭花舞走出隆回七江走向全國。
那一剎那,
在七江燃燒瞭幾千年的火,
化作瞭滿天的星光,
撒向瞭人間。
火星飛濺,宛若遊龍夜空翻騰,
使人眼花繚亂,奇美異常。
這就是讓人嘖嘖稱奇的隆回七江炭火舞!
如果單看文字根本無法體會到
炭花舞的神奇美麗,
見過炭花舞的人都這樣形容炭花舞,
它是一個炫麗璀璨的千年童話。
(文案來源:隆回青年)
特別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同時各個漢服資訊均是來自全國各地的漢服報道或者網友轉載投稿。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瞭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如果您有漢服資訊和漢服視訊,歡迎向我們報料》客服QQ:2799814749,客服微信:tianfuhanf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