紮染(Chinese Tie-Dye),古稱紮纈、絞纈、夾纈和染纈,是中國民間古早而獨特的一種染色藝術。紮染常以藍白二色為主調,用以營造古樸的意蘊,其圖案紋樣變化多端,具有令人驚嘆的藝術魅力。紮染與蠟染、鏤空印花並稱我國古代三大印花技藝。千百年來,紮染技藝不斷演變,傳承著民情風俗與審美情趣。
一、紮染的歷史淵源
-
紮染在秦漢時期就已經存在,並在東晉時期逐漸成熟,當時已經可以大批生產紮結防染的絞纈綢。
-
在南北朝時期,紮染產品被廣泛應用於婦女的衣著。到瞭唐代,紮染技術進一步發展,紮染制品在當時非命流行,成為唐代時尚的基本式樣之一,甚至傳入瞭日本等國傢。
-
宋代時,紮染技法得到瞭更廣泛的應用。然而,在北宋時期,由於紮染耗費人工甚多,曾被明令禁止民間使用。
-
明清時期,染織技藝達到瞭很高的水準,洱海白族地區的紮染技術尤為突出。這一時期出現瞭許多著名的紮染產品,如大理佈,喜洲佈等。
-
到瞭民國時期,以一傢一戶為主的紮染作坊密集的周城、喜洲等鄉鎮,成為瞭名傳四方的紮染中心。近代以來,紮染顯示出濃鬱的民間藝術Tone,有近1000多種紋樣,折射出人民的民情風俗與審美情趣。
二、紮染的獨特魅力
紮染工藝分為紮結和染色兩部分。它是通過紗、線、繩等工具,對織物進行紮、縫、縛、綴、夾等多種形式組合後進行染色。其目的是對織物紮結部分起到防染作用,使被紮結部分保持原色,而未被紮結部分均勻受染。從而形成深淺不均、層次豐富的色暈和皺印。織物被紮的愈緊、愈牢、防染效果愈好。
它既可以染成帶有規則紋樣的普通紮染織物;又可以染出表現具象圖案的復雜構圖及多種絢麗色彩的精美工藝品,稚拙古樸,新穎別致。紮染以藍白二色為主調所構成的寧靜平和世界,即用青白二色的對比來營造出古樸的意蘊,且青白二色的結合往往給人以“青花瓷”般的淡雅之感,而平和與寬容更體現在紮染的天空中。
三、紮染的守望與發展
現代紮染不僅僅局限於實用功能,還發展成為瞭一種具有藝術價值和文化特色的手工藝。它不僅是古早文化的繼承和發展,也是當代文化和審美的體現。紮染技藝在不同地區有不同的發展,如雲南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四川的自貢等地的紮染技藝已被列入國傢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此外,現代紮染結合瞭防染科技和特殊工藝手法,創造出具有現代審美意義的新圖形。據全球時尚數據平臺Lyst 報道,“紮染”是如今搜索量增長最快的時尚關鍵。Net-a-Porter 全球買手總監Elizabeth von der Goltz也表示:“紮染是一個大趨勢,無論在T臺還是生活中,我們都能看見它。”
四、紮染的制作步驟
特別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同時各個漢服資訊均是來自全國各地的漢服報道或者網友轉載投稿。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瞭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如果您有漢服資訊和漢服視訊,歡迎向我們報料》客服QQ:2799814749,客服微信:tianfuhanf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