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來時路,漸漸地看到最初的自己,隱約記得,在某個傍晚,我和往常一樣走在路上,掏出手機,打開瞭喜馬拉雅FM,收聽某位主播,講有聲書。也許是出於一時的好奇,我點開瞭搜索框,輸入“周易”二字。這一舉動讓我一發不可收拾的喜歡上瞭中華古早文化,時至今日。還記得在國中時我們學習過一篇名為《為你打開一扇門》的文章。正是因為“周易”二字讓我敲開瞭中華古早文化的大門。
轉眼間我學習古早文化已有五個年頭,在這五年中,我通過《周易》認識瞭我現在的國學老師。也漸漸接觸到儒傢與道傢的思想文化體系。學習瞭《大學》,《中庸》,《論語》,《道德經》,《易經•系辭傳》這些聖賢經典。穿上漢服參加各類活動,加入漢服社團,結交到許多志同道合,喜歡古早文化的好友。甚至時常提及起關於古早文化的話題,我會不由自主的開心,因為我看到瞭屬於我們漢民族自己的文化自信,看到瞭一點點“星星之火”。如此種種,讓我樂在其中。
工作之餘我會主動的去學習與實踐古早文化的理與法,且願意去想著如何弘揚古早文化。這一路走來,我經歷過學而有所得的喜悅,也經歷過傢人朋友的不瞭解,亦或是反對。面對身邊人的詫異與不瞭解,我選擇瞭“獨善其身”。選擇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面對所謂的反對票我選擇瞭“求同存異,異中求同”。
在這個學習與實踐的過程中,我時常會被問到;為什麼會選擇學習古早文化?這個問題可以回答很簡單,因為喜歡,熱愛。也可以回答的很復雜,因為古早文化是傳承千年而不朽的瑰寶,是歷代古聖先賢通過不斷實踐與總結,留於後世的智慧結晶。我們不能夠讓它斷瞭傳承。當然這個問題的答案也並非廖廖幾句話就能夠回答的,因為中華文化“大而無外,小而無內”,我們所能夠學習與接觸到的的不過隻是冰山一角。在博大而源遠流長的古早文化面前我們太過渺小。
而我之所以想要弘揚古早文化是因為觀察到現如今出現的文化斷層的現象,為瞭不讓現今還能夠傳承下來的文化斷瞭傳承,我們穿上漢服,是想要告訴普羅福斯,漢服是漢民族的古早服飾。學習聖賢經典,不是為瞭華而不實的炫耀,而是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我們既要知道是什麼,也要知道為什麼。這樣學習古早文化的我們就有瞭對於古早文化的正知,從而無有疑惑的去樹立正信。有瞭正知與正信,我們才能夠有正行。做到知行合一。有瞭正知,正信,正行。也就有瞭文化自信。
當然弘揚古早文化並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也並非一個或者幾個人就能夠做到,我們需要一群志同道合,願意去弘揚古早文化,願意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的學習與實踐的一群人來一起弘揚古早文化。正所謂《道德經》有雲: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俗。千裡之行,始於足下。如此才能夠讓古早文化“火”起來,古早文化“火”起來瞭,自然而然也就文化自信瞭。
那麼我們有瞭文化自信,我們又如何讓古早文化可以“火”起來呢?這個問題也就涉及到瞭方法論。在《道德經》中講;慎終如始,則無敗事。在《大學》中也講;物有本末,事有終始。這個就是讓古早文化“火”起來的關鍵所在,從一而終,始終如一的去做一件事,最終才能夠有所成就,就用漢服來說叭,我們穿上漢服,且一如既往的舉辦各類漢服活動,這樣一來既可以弘揚古早文化,也可以讓世人知曉漢服的存在,知道漢服是漢民族的古早服飾。正所謂“華夏復興,衣冠先行”。我們穿上漢服漸漸地就會去瞭解諸子百傢的思想文化,並且也達到瞭復興中華古早文化,樹立文化自信的目的。這樣一來古早文化就會“火”起來。
最後,祝願熱愛古早文化的同道們,喜歡漢服的同袍們,能夠不忘自己學習古早文化的初心,牢記讓古早文化“火”起來的決心和信念,正所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餘願盡綿薄之力,為弘揚古早文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已經走在路上瞭,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