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各省份陸續公佈在地經濟數據。上半年,河南經濟運行呈現穩中向好、穩中有進、穩中提質、穩中蓄勢的發展態勢。過往,我們習慣於從GDP的增速等主流數據看經濟的發展。這一次,我們換個角度,以新視角捕捉經濟新活力、新趨勢。大象新聞推出“豫觀察”特別報道《非主流數據裡的經濟脈動》,從“非主流”數據入手,透過數據觀察背後經濟結構變化,讀懂河南經濟的真實脈動。
朱閣璀璨入畫,羅衣錦繡如雲……當唯美漢服遇上文化底蘊深厚的河南,會擦出怎樣的火花?“總要來一趟河南吧”“洛陽漢服氛圍有多絕”“河南新增註冊漢服相關企業數量同比增長1100%”……社交媒體上層出不窮的夯話題和一組組搶眼的數字,共同勾勒出瞭答案。作為文旅界新晉“頂流”,河南漢服相關企業數量已居全國第二,這一數據不僅折射著文化自信,也傳遞出瞭河南文旅發展的火熱溫度。
河南支棱起來文化自信
“2023年上半年,河南新增註冊漢服相關企業同比增長1100%。”天眼查數據顯示,目前,河南漢服相關企業數量居全國第二。
漢服到底有多火?洛陽是最好的例證。
有數據顯示,洛陽連續6個月霸榜抖音最受歡迎的漢服打卡地,洛邑古城周邊的漢服店日均遊客接待量達到5.6萬人次。而“洛陽漢服”相關話題閱讀量僅在抖音平臺就高達24.8億。
不過,在洛陽,漢服帶來的遠不止文旅產業的火熱。美團、福斯點評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美團平臺上洛陽新開小店近1.5萬傢,包括城市民宿、漢服體驗店、小吃店、美發美甲店等各類服務業態。截至今年7月,洛陽漢服相關商傢數超過700傢,線上訂單量同比增長超600%。
漢服為何能夠一躍成為文旅界“頂流”,甚至帶動一系列產業的發展?河南省社會科學院數字經濟與工業經濟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楊夢潔分析,漢服其實隻是文化的一個載體,背後是民眾心底泛起的歷史自信和文化自信。
“河南是中華文明的主要發源地,而中華文明有突出的連續性和創新性。”從三皇五帝到如今,以中原文化為中心的黃河文明在兼容並蓄中不斷發展進步。有業內人士提到,作為文化大省,河南從來不缺文化資源。講文化自信,河南有“本錢”談,也有底氣談。
在楊夢潔看來,“河南寶貴的文化資源,加上應用場景的創新表達,實現從文化軟實力到經濟硬支撐的內在轉化,不過是水到渠成。
文化經濟點亮河南經濟
將目光擴大到整個河南,記者發現,以盛唐文化為主的洛陽牡丹文化節、花朝節;以宋文化為主的開封菊花文化節、燈籠展……近年來,河南多地根植於當地文化資源打造的文旅IP不斷“出圈”,帶動瞭文旅產業的發展,如今,文化經濟點亮瞭河南經濟。
河南省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不僅是全國文物大省,也是全國工藝大省,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洛陽唐三彩、汝瓷、鈞瓷、汴繡等古早手工藝品在拼多多平臺均迎來新的銷售熱潮。以洛陽唐三彩為例,“三羊開泰”、“三彩公雞”、“陶瓷八駿馬”、“仕女俑”等各類仿古擺件在上半年銷量漲幅超36.6%。不僅如此,今年上半年,拼多多平臺多款考古盲盒、唐三彩盲盒、文物修復主題盲盒銷量增長翻倍,消費者在文創產品中探索感知中原魅力。
研究經濟發展多年,河南省社會科學院《區域經濟評論》主編、研究員張富祿越來越體會到文化在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的關鍵作用。對比觀光旅遊和主題公園時代,彼時的河南表現不溫不火,但進入文旅融合時代,河南深厚的文化底蘊開始顯現價值。
楊夢潔也表示,文化產業是一個滲透性、關聯性很強的產業,與多個產業存在天然的耦合關系,具有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的良好基礎和廣闊空間。“正是對文化資源的充分的挖掘和合理運用,才讓文化最大限度發揮其對於經濟發展多維度、多廣角的帶動作用。”
“延伸到經濟的高質量發展,表面上是新興產業、科技創新等的發展,但根本依然是在文化。”如何讓文化資源更進一步助力河南經濟高質量發展?張富祿建議,除瞭要充分挖掘古早文化,做好文化建設;還要將文化的支撐作用發揮出來,比如說在新興產業發展、科技創新方面解放思想,在營商環境的優化上解放思想等。